來源: 發布時間:2017-4-23 15:51:33 次瀏覽
1、滲透壓的變化
養殖南美白對蝦放苗后,逐漸降低池塘水體的鹽度,有助于養殖的成功。但是在雨季,特別是雷陣雨、暴雨,常常出現對蝦養殖池塘、近海的海水鹽度急速下降。在無風、無增氧的狀態。雨水比池塘水比重輕,停留在水體的表層、瞬間會使表層水鹽度突然大幅度降低。尤其四周有大量淡水流入蝦池,更是使池水鹽度發生驟降。而白對蝦雖然對鹽度的適應能力較強,但對鹽度劇變還是有一定的適應范圍的。由于鹽度急速下降,會損傷對蝦的滲透壓功能,一時不能適應,容易引起對蝦的鹽度劇變應激反應。如果不及時采用應對措施處理,可能會使對蝦發病,或者造成對蝦生長不良等嚴重的惡果。
2、pH的變化
雨后蝦池水體pH往往會降低,其原因是:正常的雨水pH值通常是7.0左右;而現在由于工農業的污染,往往又會降酸雨,其pH更低造成水體ph就降的更低;暴雨后地下淡水水位升高,酸性的地下水滲入蝦池,造成蝦塘pH大幅度降低,會引起對蝦應激,而ph下降使對蝦攜氧能力也下降造成體內亞缺氧。
3、水溫的變化
由于降雨、無陽光會使蝦池水溫劇降,尤其中午降雨的溫度,雨水溫度遠遠低于蝦池水體的水溫。若無外來動力的作用下,表層水溫往往較低,會出現蝦池的水體溫度分層現象。水溫驟降對蝦難以適應或引起應激脫殼,或會引起對蝦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功能降低,出現空胃,空腸以及肝臟萎縮等現象。對蝦免疫功能降低后,抗病力差,易發生各種疾病。
4、溶解氧的變化
長時間的下雨使陽光減弱,會導致蝦池浮游植物生長緩慢,或者光合作用減弱,甚至由于環境劇變使許多藻類死亡(倒藻),消耗水中氧氣,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。而且暴雨后若無增氧機增氧、攪動,雨水在表層,出現蝦池溶解氧分層,上下水層溶解氧無法交換,往往造成底層亞缺氧,產生對蝦暗浮頭現象,嚴重時底層缺氧,引起蝦死亡。
5、藻類減少、藻毒素增加
雨季尤其是長時間陰雨天或暴雨,長時間光照強度不足,以及上述的種種原因,會造成單細胞藻類一是大量死亡,使蝦池雨后出現水的顏色突然變清,或者渾濁透明度加大,都是單細胞藻類死亡的緣故。(2)藻相變更,2-3個小時之間藻相就完全不同,由原來良好的水色變成紅濁水等不良水色。原因是水中有害藻類迅速繁殖。由于藻類大量死亡,不但破壞蝦池水體藻相的平衡,而且分泌藻毒素,對對蝦健康有害,出現慢性中毒,同時也使藻類分泌的抑制細菌生長的類抗生素物質急劇下降,有利弧菌病原菌的繁殖,藻類死亡后環境惡變會使致病細菌繁殖加快造成致病菌超標,使對蝦發生病害,對蝦感染弧菌誘發紅體等疾病的發生。
6、有益菌繁殖受限,致病菌超標
光合細菌需要光照,位于透明度以內(約30公分以上);芽孢桿菌、利生素需耗氧,所以位于水體中上層(約1米以上)。持續雨天,光照和溶解氧受限,導致底部有益菌嚴重缺乏,有害菌超標繁殖,導致雨期游塘、雨后發病。
7、氨氮、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增高
由于水體上下層溫差大,水中單細胞藻類少,溶解氧降低,水中的有機物無法進行有氧分解,使水體中氮元素在硝化過程中受阻,而進行厭氧分解導致亞硝酸鹽、氨態氮等有毒物質猛增超標,導致中毒而引起對蝦疾病發生。
防控措施:
雨天可以正常使用的有:應激補鈣營養類、解毒類、氧化性底改、厭氧菌等,具體作用和用法如下:
1、雨天喂料少甚至不喂料,為了維護蝦的體質,應激補鈣營養類不可缺:應激安肽、顆顆利生鈣、多維氨肽、核糖核酸鈣、葡萄糖等每天使用一次。
2、每隔一天使用一次解毒和底改類:藻毒安、解毒綠源、嘉露清 + D-底衛或開胃底毒凈,解毒、防壞底、祛地熱。
3、每隔3天使用厭氧菌一次:(精養池、高位池)純乳酸菌粉1型+雙效冠菌,(土池、白水塘)純乳酸菌粉2型+救底粒特或顆顆利生素,針對底部補充有益菌,防止有害菌超標、氨氮、亞硝酸等升高。